【但是,无论如何,我们更希望的是,华夏最好从没陷入过那段黑暗的历史时光。】
    随着国宝一件件地在天卷中展现,帝王苑中的帝王们也活跃起来。
    【@子控凶残老父亲:崇祯是吧,你那个时候应该有通往西洋的海图了吧,现在就发给你老祖宗我,老祖宗想方设法也要先把这些西洋人教化了。】
    【@群臣误我一棵松:老祖宗,有是有,但是朕无法发给您呀。这海图很复杂,只凭口述应该也不是那么容易画出来的。】
    【@子控凶残老父亲:气死朕了,气死朕了。朕以为蒙元已经够天怒人怨了,没想到这个清朝更窝囊,真是窝囊呀!】
    看到天卷中的老祖宗气急败坏的样子,朱厚照撇撇嘴。
    这个方法他早就想到了,但是正如崇祯所说,文字固然可以在帝王苑中显现出来,但是海图之类的图片内容,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能发到天卷上。
    否则的话,他早就找他的太太太爷爷要了,又何必费劲巴拉的让人从民间寻找?
    不过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海图和宝船图纸他已经找到了。已经让人开工建造,只怕用不了多久宝船就能再次下海。
    前几日,自行车的第二版已经造了出来。他甚至还上去骑了骑,虽然刚开始总想摔倒,但他很快掌握了平衡和技巧,果然是乐趣无边。
    虽然这自行车比不上骑马英姿飒爽,但是在在紫禁城中骑这东西代步,可比轿辇快多了。而且,据工匠们所说,此番在打造自行车的过程中,他们创出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工艺。
    比如图纸上所谓的轴承,以及被打造的越来越细的链条。另外就是那图纸中所说的橡胶,这玩意儿他们以前连听都没听说过,如今知道了这种东西的存在,正在四处派人去寻找。
    也就是到了这个时候,朱厚照才明白阿婆主让他先造自行车的原因。小小一辆自行车竟然有上百个零件。真不知道后世的人是怎么想到将这些零件组装到一起的,简直巧夺天工。
    所以,如今对那蒸汽机车,朱厚照越发向往之余,对造出此物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同天马行空的朱厚照比起来,永乐皇帝这个亲儿子还是比较孝顺的,看到父亲发怒,立即劝慰道:
    【@焦虑的老叔叔:父皇息怒。下次三保再出海,儿皇一定让他将美洲找到。还有那个什么欧罗巴,据说从陆地上也能到达,朕也会想办法找到他们,以彰我大明天威。】
    【@子控凶残老父亲:好孩子。不过朕不能只靠你们。朕这就让老四着手水师的训练。再难,朕也绝不能让海权落于那些狼子野心的强盗国家。】
    【@焦虑的老叔叔:老四……父皇您说的是……儿皇?】
    【@子控凶残老父亲:不是你,跟你无关。你就好好下你的西洋,再把宝船建的更大更强。后世的那些铁壳子看到没,就按那个造。】
    【@焦虑的老叔叔:……是,父皇!】
    稍微停顿了下之后,朱元璋再次在帝王苑中发了几条消息。
    【@子控凶残老父亲:在此苑中的明朝子孙们,听令!不管在你们那个时候,我大明的祖训是什么,自从今日起,我大明的祖训变了。】
    【@子控凶残老父亲:自今日起,我大明的祖训除了驱除鞑子,又多了一条——拓我大明海域,力阻贼寇于海外。】
    【@子控凶残老父亲:在朕的大明,皇子皇孙们不但要为我大明驻守九塞,还要为我大明在海上开疆拓土。朕承诺,只要我大明皇子能开我大明海上疆域,皆可裂土为王!】
    对于如何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们都能享受到皇家待遇,朱元璋可谓绞尽脑汁。因为无论他如何优待自己的儿孙,儿孙们一代代传下去,总有土地不够分的时候。
    而如今,知道了海外竟然有广袤的海域和国土。而几百年后这些他本来不放在眼中的蛮夷,甚至还能侵犯华夏土地。
    那为什么不趁着此时的大明国力远胜海外时,将土地海域全都收入囊中?
    既然华夏的土地未来不够朱家子孙分,难道海外那么多的土地还不够他们朱家子孙分配的吗?
    不得不说,朱元璋着实打了一手好算盘。
    在他之前的诸位帝王没什么,毕竟朱元璋是他们的后辈。他们就算同朱元璋有一样的想法,但是很多朝代都力有未逮。
    而李世民听到朱元璋的这番话,看着朱元璋下令后,后面排队的那一个个“遵命”,突然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虽然现如今大唐的海贸还并不是特别发达,东渡日本都九死一生,想要去西洋以及找到那所谓的美洲,更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且现在同大唐通商的几乎都是波斯、大食等国。
    但是据来往的商人说,再向西就要到达欧罗巴了,这欧罗巴应该就是后世那些侵犯华夏的西洋各国。他倒可以派使者继续往西找找看,兴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至于海贸,他也可以提前做好准备,看看是否能建成类似后世宝船一样的大船。还有就是宋仁宗时的指南针,罗盘之类的物件也可以提前造出来。
    想到这里,他也在帝王苑中发了句留言:
    【v@鞠躬尽瘁李二郎:敢问各位和阿婆主,指南针和罗盘此物的制造方法可否向朕传授一二。】
    【@爱换马甲的抗狼兄:太宗阁下,朕有相关制作方法,一会儿朕就让人将记载相关技法的书拿来,读与您听。您着人记录下来,看看能不能以此法复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