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品:《朕,真不是断袖

    谢桐任由他动作,语气依旧凉凉的:“朕早便说过,不会这样轻易原谅你,何必明知故问。”
    自从闻端请赴北境后,谢桐就一直是这副冷冷淡淡的模样,虽无过多明显的情绪表露,话却一天比一天少,夜里也是背对着闻端入眠,摆明了是心中不高兴。
    闻端顿了顿,低低安抚道:
    “今年似比往年早些入秋,天气凉得快,北境的战事拖不了太久,等大雪入冬后匈奴军就会退回腹地,臣很快就回来的,或许还能赶上与圣上过个年。”
    谢桐不满:“朕何时说要与你一同过年。”
    闻端忍不住失笑,道:“是臣想与圣上一起过年。”
    谢桐静了静,轻哼一声,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又开口:
    “朕写了信给林戎,叮嘱他以礼待你。林将军不是个计较小节的人,有他在,北境守军不会怠慢于你。”
    闻端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似对自己的事并不如何担忧,道:“圣上大可放心,臣不会有事。”
    谢桐想起什么,下意识问:“你府中那些守卫……”
    闻端墨眸中的神色很温柔,微颔了颔首,说:“臣并非一人孤身前去北境。”
    谢桐捏了捏眉心,心中紧绷的弦稍松了一松,又有几分新的担心:“要是被朝中那些人发现了……”
    “他们发现不了。”闻端的嗓音平稳,含着风轻云淡的从容:“圣上难道对臣这点信心都没有么?”
    谢桐放下手,想了想,倒坦然了许多。
    也是,凭闻端的手段和能力,若非他自己愿意,哪会给朝中那些官员口诛笔伐的机会?
    单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闻府中的重要人马一夜转移、不被任何人发觉到的本事,就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
    但就算如此,谢桐也对闻端要去北境一事始终耿耿于怀。
    午夜梦回之时,总是浮现出数个月之前,接到身处西南的闻端染上疫病消息的场景。
    谢桐总是克制不住地想,万一哪天一觉醒来,接到北境传来的不好的消息。
    那他一个人在京城,应该怎么办呢?
    谢桐心想,他不愿意再经历一次那样惊痛交加的时候了。
    他思忖了一会儿,又因多日没能休息好,太阳穴隐隐作痛。谢桐正低头要去揉,却被闻端抓住了手腕。
    “去内室的榻上躺一躺,”闻端见谢桐又要拒绝,于是道:“臣给圣上念折子,可否?”
    谢桐犹豫了片刻,点点头。
    走到内室的软榻上躺下,谢桐正要说什么,忽而听闻端搬了张椅子在他侧边坐下,然后抬起手,指腹轻轻按在了谢桐的两侧太阳穴上。
    “……不是要读折子吗?”谢桐迷迷糊糊地问。
    闻端道:“臣刚刚瞧了一遍奏折,已将内容记得八九不离十了。”
    谢桐:“……”
    闻端按揉的力道适中,谢桐被他伺候得很舒服,连带着耳中听闻端念折子的声音也轻飘飘的,隔着一层纱似的,字字句句掠过脑中,却留不下什么痕迹。
    意识朦胧间,谢桐的注意力慢慢偏移到了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去。
    比如察觉到闻端的指腹带有薄薄的茧,比如突然嗅见极其熟悉的林中松柏的味道,沉而缓的,萦绕在谢桐身边,令得他不自觉地心安,甚至于昏昏欲睡。
    谢桐半睡半醒地躺了一会儿,隐约察觉到闻端不知何时停了话语,收回手,起身取了薄被给他盖上。
    “你自己说的……”谢桐语气含混,突然开口道:“要回来与朕一同过年。”
    闻端替他理了理压在枕上的碎发,又灭了榻边的烛火,低声应:“臣记着。”
    谢桐又嘀咕:“万一你做不到……”
    闻端安静了半晌,忽而说:“臣的生辰,是在腊月二十八。”
    谢桐睁开眼,看了看他,眸光中含着困惑:“这么多年你从未提过。”
    闻府中从未举办过闻端的生辰宴,惯例如此,倒也没有多少仆人感到奇怪。
    年纪稍小些时,谢桐也曾问过,闻端当时对他道,臣的生辰没什么重要的,殿下的生辰,才需要好好庆祝。
    没想到今日,闻端会突然告诉他。
    闻端在软榻上合衣躺下,见谢桐神色不解,不由得勾起唇角,道:
    “臣告诉圣上,是想说,臣不仅想回来与圣上一起过年,也想和圣上,过这十余年来的第一个生辰日。”
    “臣既向圣上许了诺,”他说:“就决不会食言。”
    第60章 旧事
    两日后的早上, 闻端率兵离京。
    午膳后,谢桐坐在廊下,展开了关蒙递来的一封密报, 里面是关于闻端科举入朝之前,那一段经历的全部记载。
    打开这封信之前,谢桐也曾想过,闻端如今的势力遍布各地,探查出来的东西或许并不有用,但直至看见那些字句,他才发现,闻端的话是真的。
    那尘封于心底的旧事, 闻端尽数拿了出来,不再有任何隐瞒。
    谢桐倚靠在廊柱下, 垂着眸, 一点一点地将这密报看完。
    文夫人被强留于宫的那一年,闻端不到五岁, 已是邻里间小有名气的神童。
    父亲许自仁出身平凡, 苦读诗书数载,才得了功名,入朝当了个不起眼的文官。
    文夫人则是商户之女, 家中历代经营文房四宝的生意, 文夫人更是性情温雅, 写得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