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作品:《我在三国当团宠

    获胜的太简单了。
    当他们想进一步攻打合肥的时候,曹操的兵回来了。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起点。
    孙权夺回了丢失的皖城,但是损失了甘宁和凌统两员大将。
    亏大发了。
    曹操守住了襄阳城,但是损失了于禁和三万精兵。
    比孙权还亏。
    唯一获利的就是刘备,白捡一员大将和三万精兵。
    第二年春,曹操进攻汉中。
    汉中不光名字好,带有“汉”字,还是战略要地,四通八达。
    忽略秦岭和大巴山。
    北面是关中,南面是蜀地,西边是陇右,东边是南阳。
    曹操这次又没有带上荀攸。
    上次是因为荀攸病了,这次是因为荀攸和季汐是亲戚,而季汐在汉中。
    正常人都不会让人兄弟相残。
    从关中进入汉中有四条道路穿过秦岭山脉,从西往东依次是陈仓、褒斜、谠骆、子午。
    只有陈仓路要好走一点。
    但是陈仓在最西边,走陈仓进入汉中要攻打阳平关。
    阳平关是一险关。
    其他三条路虽然不好走,但是没有敌人的关卡阻挡。
    曹操选择了子午道。
    在南郡已经吃过一次“诸葛连弩”的亏了,不会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第二次。
    曹操终于攻打汉中了。
    刘备得知这一消息时有点兴奋,等曹操攻打汉中失败就可以联曹灭吴了。
    他现在已经充分认识了孙权。
    孙权就是不顾大局,喜欢背叛盟友的典型,太渣了。
    想要匡扶汉室,得先除孙权。
    孙权不愧是背刺之王,趁曹操攻打汉中的时候进攻合肥,急于达成“合肥十万送人头”的成就。
    驻守合肥的张辽满足了他的愿望。
    孙权亲率十万人马攻打合肥,结果被张辽的八百敢死队打败了,损兵折将的逃回建业。
    远在汉中的战场,曹操和刘备正僵持着。
    黄权私底下向刘备出谋划策,提议在夜晚的时候鸣鼓不攻,这样多搞几次,曹操再听到鸣鼓时就不会理会,可趁此机会进攻。
    这是典型的“狼来了”的故事。
    刘备有点不太相信曹操会有这么好骗,没有采纳黄权的意见。
    黄权被拒绝的有点怀疑自己了。
    他找到季汐,询问这建议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为什么刘备拒绝了?
    季汐建议他去找法正。
    于是他找到了法正,请法正在刘备面前提一次他的建议。
    刘备见是法正提出来的,采纳了。
    他不相信黄权,但是对法正十分的信赖,提出来的建议肯定靠谱。
    曹操果真受骗。
    前面几次听到鸣鼓声还会做好防备,后面就干脆不予理会了。
    结果刘备大军就真的杀过来了。
    曹操这回没有防备,被杀得措手不及,无奈撤军。
    这一战他损失了大将夏侯渊。
    季汐当初与刘备说定的是待曹操和孙权作战失败、攻打南郡失败、攻打汉中失败,接连受挫的时候是联曹灭吴的时机。
    但是现在看来,时机还未到。
    或者说,联曹灭吴的方针要更改了,不能再用了。
    得根据实际情况换成最佳的方案。
    孙权的两次背刺,足够让刘备集团的人认清孙权的真面目,不攻打孙权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联盟?
    和曹操联盟也没有什么好处。
    曹操水军不行,过不了长江,要消灭孙权得先灭刘备,从陆路进攻。
    水路进攻只是配合陆路进攻。
    或者曹操借道南郡从陆路攻打孙权,就能避开长江天险。
    但这样刘备太吃亏了。
    曹操攻打南郡失败,攻打没有险关可守的汉中又再次失败,应该不会再打刘备的心思了,想必会一门心思的和孙权死磕。
    这种时候联盟与否已经不重要了。
    刘备只要在曹操南征孙权的时候也出兵攻打孙权就行了,没有必要再和曹操联盟。
    反正不联盟曹操也会打孙权的。
    最主要的问题是,曹操已经是魏王了,和曹操联盟对刘备的名声不太好。
    更何况曹操还杀了皇帝的儿子。
    曹操都违背了刘邦定下的规矩称王了,刘备哪里还能再和曹操联盟?
    就算联盟,那消灭了孙权之后呢?
    刘备已经承认了曹操称王的合法地位,要以什么理由和代表朝廷的曹操对抗?
    季汐找到刘备,将不能联曹的理由说了。
    刘备被孙权先后偷袭了两次,尤其是对孙权偷袭南郡这事耿耿于怀,对孙权的恨意已经超过了曹操。
    他现在就想快速灭了孙权,不介意和已经是魏王的曹操联盟。
    当然了,能不联盟是最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季汐:我已经打了好几章的酱油了,一哥的地位不保啊。
    宝宝:收到,下章安排上!
    第59章
    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的战争打了大半年,最后以曹操败退而告终。
    孙权见状,想和刘备修复关系。
    他写了封信给刘备,为偷袭南郡的事情道歉,信中着重强调曹操势大,应该联盟抗曹。
    刘备回信表明不相信孙权想要联盟的诚意。
    年关将至,季汐带着王二和钧介回南郡过年,年后就不回益州了,也不去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