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作品:《有病》 他死前说过想和温无尽合葬,谢九安却没同意。
谢饮只是被埋在了离温无尽有一段距离的地方。
——这已经是谢九安最大的退步。
“我不会替我娘原谅你。”谢九安独自站在谢饮的墓前,端着一碗酒慢慢倾倒,“你该下去向她忏悔。如果我娘不原谅你,或许地府阎罗看在你这辈子开疆拓土的功劳上放过你呢。”
干冷凛冽的风浮动谢九安披在肩背上的黑发,他眼神晦暗复杂,就像他对谢饮一直以来的感情。
酒倒完了,碗被随手扔到一边,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谢饮死了,仗还得继续打。
西突厥和契勒联手合作,来势汹汹,情况对大楚很不利,尤其现在楚应珏还叛国造反,可谓是内忧外患。
谢九安待在营帐内,听将领们复盘这些时日连续的战况。
“干城关易守难攻,那群狗日的却在短短一天时间内就打了下来,还有这三城,”刘将军隔空在沙盘上化了个圈,气愤道,“丢得太过轻易,敌人就像完全知道里面的布防一样,哪里薄弱,从何处进攻,乃至我们回防的战术。”
“这……”有将领表现得迟疑,“你怀疑得倒确实有些道理,可这些军事机密知道的人极少,又怎么泄露出去的。”
大家面面相觑,很快帐中就充满了窃窃私语。
谢九安坐在椅子上,扫了他们一眼,突然扔出一句话:“军中有奸细。”
“你凭什么这么说?”看不惯他随意下定言的态度,当即有人站出来反驳,“小侯爷,你虽是谢大帅的儿子,这帐中可以有你的一席之地,但军中大事绝非你这般儿戏,你说有奸细,可拿得出证据?你不负责任的一句话搅动了军心在军中就是大罪,得挨军棍!”
“你很看不惯我坐在这个位置?”谢九安撩起眼皮看向他,目光凶狠,反问。
这几天的讨论下来,每当谢九安开口发表看法就会被有心之人故意打断,他都没发脾气,只是用实际情况有理有据驳得对方哑口无言,自动闭嘴。
所以有些人误以为谢九安去京都待一年,脾气被磨好了上千倍。
今天又有人故技重施,以为不会有什么问题,谁料他却一反常态直接把脸面撕下来。
营帐中的老将一听心里就暗道要糟。这些对谢九安心怀不满的将领大多都是近一年新升上来,愣头青,不了解谢九安过往的战绩。
谢九安十二岁就跟在谢大帅后头上战场了。谢饮对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呵护,上了战场就都是兵,他从身份最低的小兵当起,次次在前面冲锋陷阵,浴血搏杀。比起普通士兵,他甚至受过更多更重的伤,当然也杀过更多的人。
他性情不似常人,狠戾但却勇猛,回回下了战场都满身是血,有敌人的也有自己的,没少经历过九死一生的时刻。
按理说他老子都当上大帅了,他实在没必要这么拼命,可回回看他那架势像是生怕在战场上死不了。
理所当然的,他军衔也升得飞快。别人虽眼红羡慕,但也拼不出他那股狠劲儿。只能服气儿。
除此之外,谢九安并不是个单纯的蠢货莽夫,有勇无谋。他行军布阵也无可指摘。
在谢九安十五岁时,西突厥联合各部大军突袭边城,数万铁骑集结,对边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形势严峻。边城军民被困,也得不到援兵。
恰好谢九安领兵回去,离此地不远。他当机立断,利用地形优势,在敌军必经之路上设下伏击圈,同时自己另领一支轻骑绕道敌人后方,意图切断其补给线。
伏兵在夜幕掩护下潜藏在陡坡之上,当突厥主力经过时一鼓作气,打了他们个措手不及。而轻骑也成功一把火点了他们的营帐,破坏了他们的粮草辎重,给了边城喘息的机会。不仅如此,恰好谢饮也在动兵,双方打了一个漂亮的配合,最终把突厥部队赶了回去。
所以哪怕脱离“谢饮儿子”的这层光环,从十二岁至今,谢九安在军中积累的战功也远胜帐中的每一位。
有人心里打鼓,怎么没人去提醒提醒这些蠢蛋,惹谁不好去惹这位杀神,脾气上来了他连他老子都敢约到练武场上打一顿。也有人默声看戏,他们对谢九安有意见,却不敢当出头鸟,想看看今日这场戏如何收场。
寿天瑞的脸红成猪肝色,他往两边看了看,最后梗着脖子怒声道:“是又如何?你有什么资格一回来就坐上这个位置?”
他说出了一些人不敢说的心里话。
“哦?”谢九安不怒反笑,眯起了眸子,漫不经心环视四周,最后把视线落回他身上,声音冷淡又嚣张:“我有没有资格,你说的算吗?”
被他危险的目光逼视,寿天瑞觉得像被狼咬住了咽喉,竟一个字也说不出。
“我问你,你说的,算吗?”谢九安身体微微前倾,一字一句,盯着他又重复了一遍。
寿天瑞握紧的拳头的有些控制不住得颤抖,但强逼着自己不因畏惧转开视线。
“怂蛋。”谢九安靠回椅背,讥笑了声,“刚刚不是挺能说的吗?现在我问起来怎么连屁都不敢放一个。这样子,还指望你带兵上阵杀敌呢?见到敌人的弯刀是不是就吓得先软了,收拾收拾东西麻溜儿滚蛋回家,还能赶上秋收糊口,趁早把位置腾出来让给别人。”
“你——”寿天瑞不知是气得还是臊得整张脸覆了一层薄薄的汗,都是军营里五大三粗的汉子,任谁也搁不住这么激,他胸腔里憋了一口气,急道:“你别欺人太甚!嘴上功夫我说不过你这个京城纨绔公子也正常,打仗靠的可不是一张嘴,有本事你跟我去练武场上比试一把,咱们拳头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