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作品:《重生后嫁给渣过的佛子》 先太子遗孤李襄,少时为襄王义子,曾于永宁寺遁入空门,后平蛮夷,定北疆,袭爵位,封襄王。
又一年,蛮夷屡犯北境,永宁公主自请和亲,上痛惜,遂允之。
公主出嫁是夜,襄王千里奔袭,兵临京城,屠尽阖宫,拥立三皇子继位,携公主叛逃出宫,不复再见。
叛军焚烧永宁寺,大火三月不灭,经年犹有烟气。
自此,浮屠塔倒,旧山门塌,永宁寺毁,千年成灰,王朝为烬。襄王公主,绝迹人间。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缘起篇灵感来源于《洛阳伽蓝记》和《法门寺猜想》
因为某个原因,这大概是我第一篇也是最后一篇佛子文,jj今后或许也很难有佛子相关的文了。所以我一面大刀阔斧精修全文希望圆满,一面写番外。
另外,由于这半月身体不是太好,一直往医院跑,番外也写得比较慢,谢谢大家体谅。
章节标了【大修】的都是重写修改50%以上的。高昌收尾部分写的时候身体状态很差,自己不是很满意,打算再重写一遍,谢谢大家不弃之恩。
还是想要好好活着,毕竟还有那么多心水的预收还没写,每一对都很戳我xp!
看到大家的评论很开心,算是病中的慰藉,本章评论继续掉落红包
第118章
西域高昌,世代尚佛。
北匈单于觊觎高昌国中数百金矿坑洞,挥兵南下,意欲灭国。
先王率军抗击北匈之时,战死的消息传来,王后已在宫中待产。
举国的哀鸣诵悼声之中,满殿的招魂经幡之下,王后彻夜难产。
剧痛之下,最终产下一对龙凤胎儿。正值夜半,月至中天,华光万丈,明若白昼。遂将一男一女取名为昭明,昭月。
兄妹二人,容貌不近相似,却有着一双一模一样的碧眸。
高昌王族,人丁兴旺,数代以来,王后皆产双生子,双子镇国。一文一武,文治武功,无往不利。
唯独到了这一代,先王战死,王后丧夫,仅仅留下一双儿女的孤脉。
偏生哥哥昭月胎里不足,自幼孱弱,虽有领兵谋算之巧能,却无一夫当关之神力。妹妹昭月,自小随着哥哥一道练武,反倒练就一身武艺,纵马扬鞭,舞刀弄枪,无所无能。
从记事起,昭月总是看到王兄独立在王宫那座孤寂的浮屠塔下。
身姿高大挺拔,文殊兰纹路的长袍勾勒出他修长的轮廓,一身白玉无瑕。
唯独,在他收拢的掌心之中,尽是被刀柄缰绳磨破的血痕。
于她而言,轻而易举之事,他要花费数倍的力气才能做到。
他却从不言苦。
有风吹过,浮屠塔前的白玉阶上,满地花瓣如落雪飞扬。
看到她奔来,他总是微笑着朝她俯下身,轻轻抚过她的发顶,浓密的眼睫上落满了细小的花瓣。
他的轮廓分明如雕刻,浓眉斜飞入鬓,笑容如朝阳般灿烂,在风中折射出无数道明光,落在她晶莹的眸中。
“王兄,将来你做国主,我来当将军护你。”
昭月乖巧地伏在他的怀中,仰起脸,总能望见他眼中若有若无的怅然之色。
他的眸色亦是浅浅的碧绿,像是一泓明净幽深的潭水,包容一切,深不可测。
彼时,她看不透他目光中的深意,以为他只是失落自己练不成武艺。
他没有回应,只是温柔地收起她散在他膝头的青丝,为她绾发成髻。
可是,每当母后看到她和王兄在一块的时候,总是命人将她唤走,叫到殿前,指着殿中那座雕金文殊兰的王座,道:
“终有一日,你要如你父王那般守护高昌万民,切记,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她知道,母后对王兄素来疏远。无论他如何尽心尽力,母后就是不喜他。
她总是为王兄感到难过,可他却从未有过怨怼。
母后待她却一向极为严苛,勒令她一人就要文武兼修,文韬武略,要不逊于历代国主和将军。
即便练到最是想放弃,最是崩溃的时候,她一想到王兄忧伤却明亮的笑,便又爬起来继续。她想再努力一点,只有再努力一点,只要她肩负了王兄之责,或许他就可以少吃点苦了。
直到王后病逝那一日,突然传下旨意,要将王位传给女儿昭月,令儿子昭明继任护国大将军。
出人意料,因为高昌历代,从未有过女子继位的传统。
王后将老臣一个个叫到榻前,用生命的最后几息,力排众议。
昭月躲在帘幕后,听不到他们说了什么,只知道老臣们出来后,朝她双膝跪下,以国君之礼,向她叩拜。
她紧张地攥紧了袖口,半晌不敢动,直到一双温润的手握住了她的手。
纷杂的目光中,她看到器宇轩昂的昭明,一身铠甲,明光熠熠,瞳仁里的碧色在深沉的夜幕中染成了浓烈的墨黑。
他的笑容依旧俊美干净,唯独身上的甲胄冰冷彻寒。她目光下移,看到他箭袖上还未凝结的血迹。
一众朝臣心思各异的目光之中,他牵起了她发抖的手,步履沉稳,一步一步将她带上了王座。
殿前铺开的描金毡毯旁,已有数十个被五花大绑的将士被押着跪地,大声咒骂“昭明”,死死盯着他,看他的眼神好似有经年的血海深仇一般。
她知道,自父王故去,母后以母族之力,苦心孤诣,一力支撑,维持朝局。现在母后亡故,有人要欺负他们兄妹年幼,改朝换代。
<a href="https:///tags_nan/qingyouduzhong.html" title=""target="_bl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