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作品:《红鹤秘案录》 “那乐红鹤被带进刺史府后就再没出来,几日后岭南刺史撤了新会县县令乐文青的职,现在他已是一位平民。传言乐红鹤已在刺史府中自缢,用自己的命换取他人的余生平安。因此现在岭南道内外乱成一片,人人都要韦氏站出来将此事说清楚。刺史府门前日夜都围满了老百姓,太子妃娘娘和刺史唐荣山都被困在府内,动弹不得。”
李显闷哼一声,抽回被雀嘴啄痛的手指:“真可惜,她若只是名普通小娘子,说不定还能被韦氏留下一条性命。你下去吧。”
李显孤单地站在厚厚的波斯地毯上,看窗外金色的光滤过精致窗棂,空气中微尘飞舞,将他的思绪又带向了远方。可惜了,我见过她两次,现在想来,她外貌和气质与她阿娘真的有八九分地神似。
当初,自己因为害怕被段灵儿的身份拖累了前程,不曾留下一封书信就不告而别。他原本计划等到自己地位稳固之后就回岭南接她入府的。可是她死活不愿隐姓埋名地跟着自己享受荣华富贵。
想到此处,李显又收回自己微微惋惜的心情,韦氏在岭南道闹出如此大的乱子来,还不知圣人会做出如何反应。她曾是自己的皇后,又在房州陪伴自己吃了许多年的苦头,因为在岭南为自己解围而右眼受伤,至今恶疾未愈。他自然不能将她当做普通姬妾那般随意对待。
想到此处,他叫来诸率:“吩咐下去,今晚本太子要出发岭南道。”
第七卷 第九章 (大结局)
关于乐红鹤的死,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死于自缢,有人说她是先被韦氏用一条白绫勒杀,还有人说得有板有眼她是喝下了毒酒,尸体抬出来的时候都七窍流血,惨不忍睹。
紧接着段灵儿的遗书突然在坊间盛传,传言太子李显在二十年前流放房州时,私下跑到新会县与异族女子生育一女,因此导致新会县外的泊头湖村全村惨遭灭口。唯独那女婴幸存了下来,长大后正是那新会县前任县令之女,后嫁与宝安县县令第三子班翀为妻的大唐第一女神探,乐红鹤。
消息传出不到两天,岭南道刺史府四周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人人义愤填膺,神怒民痛,都在等待刺史唐荣山把那位人人皆知的始作俑者交出来。
乐文青与白蕙兰搬去了广州城中一处古朴的老宅中居住,离刺史府不远,班翀在古宅大门门楣上挂一段白绫,又将油纸灯笼换成了白绢,然后自己也搬了进去。那白绢灯笼在白天黑夜都极为地显眼,因此每日都有人在此门外悼念。
当李显的车队行到广州时,那韦香儿还被困在刺史府内,大半月已过去,民愤并无平息的迹象,反而更愈演愈烈,原来只有岭南道的百姓围拢在府前,后来陆陆续续也来了其他地方的人。
“太子,刺史府外日夜有人烧纸祭奠,还不时有人向墙内丢石块,诸率们无法暗潜进府内将太子妃救出,就算进去了也是出不来的。”一名黑衣诸率回到驿站中向李显汇报。
“十八年前死了一百多人,又有人因此事割了舌头,我这个女儿在民间声望极高,她的死讯激起些民愤是在所难免的。”李显慢吞吞地把玩手中一只精致翠绿的鸟雀。
“下属还听说,几日前梁王的侍卫也企图进去营救,却至今被困在刺史府内。”黑衣诸率接着说道:“更可恨的是岭南道都督,他说未曾接到过太子妃和刺史的求救,无权擅自调用兵马镇压无辜百姓。太子可要……”
“既然潜不进去,又出不来,那倒是更简单。”李显打断了他的话,仔细捋了捋雀鸟的羽管。
“请太子指示。”
“备好马。”李显道:“让本太子亲自去一次刺史府。”
“太子万万不可!”
“几百个刁民就能将你们吓成如此模样,真是不堪重用。”李显皱眉呵道。
红鹤坐在刺史府的厢房内的宽榻上,一袭水青色丝绸宽袍,光着双足,一名青衣婢女侍奉在侧,所有饮食都先需要一旁的婢女用下后,她再用。此刻她沏上一壶茶,捏起碟中一颗蜜饯放入嘴中,慢慢地品尝。
“小娘子,太子妃韦氏在门外。”青衣婢女低头请示道:“小娘子可要见她?”
“哦?她可有说过是何事?”红鹤懒洋洋地问道,眼睛依旧没离开手中的一本闲书。
“太子妃说,刺史府的水粮都要用尽,问小娘子到底有何要求,大可提出来。”
“我的要求没变,她与李显共写谢罪书,将十八年前罪行昭告天下。”红鹤悠闲地说道:“否则,我绝不出这刺史府,你们要将我绑出去我立即咬舌自尽。左右你们都无法论证真正的乐红鹤是死于谁人之手。要一起饿死,也先饿死她!”
“滚开!”韦氏一把推开站在门口的婢女,自己走了进来,宽袖一挥:“谢罪书不可能的,本宫曾经是皇后,以后也会是皇后。更何况,十八年前的事是本宫自己的决定,与太子无关。”
“此话我听你说了一百遍。”红鹤淡淡地说:“有何新意?”
“再说一千遍,此事也与太子无关。”韦氏愤恨地说道:“我恨的不过是你的阿娘和你罢了。只可惜当日派出的人马未能将你一同埋进红花山岭,我只好割掉两名知情人的舌头,放在明处当诱饵。你长大若是要寻自己的身世,我就能找出你是谁来。”
“李显姬妾无数,每一个你都会恨?”
<a href="https:///tags_nan/tananwen.html" title="探案文"target="_blank">探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