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作品:《穿书之撩夫日常》 “不敢不敢,我哪有照拂你什么,是你们自己努力啊!”
曾明川的话说的很客气,赵永平心里觉得舒坦,拍拍他的手道:“明川,你是我们望山村的骄傲啊!”
李一程在旁边笑道:“赵叔,您赶紧进屋坐,喝口茶。”
“好,好。”
进了屋,刘春上了茶,江来送上几样点心。
赵永平看看两人身上穿的细布长袍,再看看桌上的茶水点心,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这当了官的人就是不一样啊!
“明川,一程,吉泽县又有水灾,百姓们又穷,辛苦你们了。”
曾明川道:“不辛苦。那里百姓们虽然穷困,但都是勤劳能干的。”
李一程笑着道:“赵叔,多亏了您给的地瓜苗,去年获得了大丰收,现在吉泽也能种地瓜了。”
“有我什么事儿?”赵永平摆手,“这地瓜还不是你让我种的?就是因为有了地瓜,百姓们去年冬天都没有挨饿。”
“咱们县去年庄稼收成不好吗?”
赵永平叹气,“去年春天的时候咱们县没怎么下雨,麦子和玉米的收获不如去年。幸亏有地瓜,居然是不怕旱的,产量还是很高,这一冬天,咱们村民都是拿着地瓜面和小麦面掺着吃的。”
“够吃就好。”
李一程道,“赵叔,喝茶。这是我在吉泽自己炒的茶,您尝尝。”
“你自己炒的茶?”
赵永平吃惊的端起眼前的茶杯,仔细看了看茶汤,又闻闻气味,“这茶汤漂亮,闻起来也香。”
他低头喝了一口,砸吧了砸吧,“跟我喝过的茶不同,更香,入口微苦,咽下去后又能觉得一点儿甜。这茶真的不错。”
李一程笑起来,“赵叔喜欢喝,一会儿带一包回去,是我自己炒的,不值什么钱。”
赵永平想要拒绝,但实在喜欢,又听说是李一程自己炒的,便道:“一程真是能干,连茶叶都会做。”
李一程笑道:“不值什么,也就是试着做。”
三人说了几句家常,赵永平问道:“明川,一程,你们既然在吉泽做的很好,为何回来了?这才过去两年。”
他虽然没有当过官,但一个县令,最少也要当三年吧?
曾明川道:“皇上有旨,让我四月初一回京述职,这段时间是他给我们的假期,让我回来探亲祭祖。”
“原来如此。”
赵永平之前的担忧一扫而光,皇上让曾明川回京,这是要高升的节奏吧?
他吃了块点心,曾明川的官越大,对他们望山村越有利呀!
虽然他只是个村长,但他村里出了个当官的,别的村的村长都要高看他一眼。他每次去县里办事,那些衙役都要提一嘴呢!
他心里又想,那些大清早来打探消息,想看人家曾明川笑话的人,可歇了心吧!人家曾明川非但不是被皇上罢了官,人家还要高升呢!
幸好他当初没有小看这个孤儿,不然也就没脸来这里了。
赵永平正美滋滋的吃着点心,就听曾明川道:“赵叔,您来的正好,我正有事情跟您商量。”
赵永平连忙将口中的点心咽下,坐正了身子,“明川有事就讲,只要我能做到的,肯定没有二话。”
曾明川浅浅笑了笑,“不是什么为难的事情。我在望山村长大,从小到大受到乡亲们的照拂,当时在村里不觉得,离开家乡,才知道这里是我的根,我们早晚会回来。我跟一程商量了一下,想在村里建一个学塾,我们每年出二十两银子,当做聘请夫子的费用。我是村里的小辈,学塾建在哪里,怎么建,这个都要您来做主。至于聘请谁当夫子,我想咱们村放出话去,肯定有人愿意来。不过,咱们尽量只接收村里的适学儿童,别的村暂时不收。”
给村里捐钱建学塾是李一程提出来的,他说,他们在吉泽做的事情总会传到嘉阳县来的。他们在吉泽建学塾,回了家乡,总不能看着家乡的孩子上不起学。
这个年代,读书人太吃香了。
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能识的字,就比不识字的人多一条出路。
曾明川听李一程说的时候,心里只有深深的感动。他知道,一程做这些都是为了他,因为出钱的是一程,他却得了虚名。
李一程笑着摇头,“什么你呀我呀,咱们是夫夫一体呀!”
连曾明川都感动的事情,赵永平自然更加感动。
他先是不敢置信,随后猛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觉得好疼,才意识到这是真的。
“这真是大好事儿啊!明川,一程,我代替村里的老老少少,谢谢你了。”
说完,他起身就要给曾明川磕头。
曾明川连忙扶起他,“赵叔,您不用这样。这只是我的一点儿心意。咱们村能多出几个读书人,对咱们村只有好处。”
“我明白。”
赵永平连连点头,他怎么能不知道呢?
孩子们能读书识字,哪怕不是科举的料子,去县里做工也比那些不识字的有机会。
“明川,一程,你放心,这事儿我马上就去办。咱们村里有房子,不用重新建房子。你知道王振光家吧?他自己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妹子,妹子也早就出嫁了。他年前去了,那房子就空了。他家房子还挺新的,稍微收拾一下就能用。”
“那就太好了。不知道他家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